若干年以后,站在青岛浙江路28号那座古色古香的德式建筑前,33岁的郑轶可能还要感慨:以博士身份就业,5年连跳五级到副所长,“火箭”速度的背后,“没有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下称海仪所)这个平台,一切难以想象。”
郑轶速度不是跑出来的。十年间,海仪所进了70多名博士,多年打拼,这些年轻人总结出一点,“海仪所是一个能干事的单位,没有真本事不能立身”。
靠实力说话,是海仪所近十年的崛起之本,也是年轻人们获得认可乃至晋升更高平台的唯一通行证,“人才是科技单位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院里将‘成为全省凝聚和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做为人才工作发展目标明确写入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李海舰认为,科研单位因为引进了一流的人才,紧跟着就带来了大项目,并伴随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的源源涌入。
“山东省科学院可没有论资排辈这一说,只要干好了,都能上。”作为前海仪所所长,在山东省科学院原副院长王军成眼中,这些踏实肯干的年轻人是海仪所的财富和未来。
谁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人。从年轻人,步入中年,乃至成为老人,这是一个接茬的概念,不能否认,论冲劲,论思维活跃度,年轻人是希望所在。对政策制定者、山东省科学院副院长、海仪所所长刘孟德看来,问题的关键就是“你能不能让大家甩开膀子,玩命干?”
理念引导路径。十年间,以老带新,在一茬茬年轻人的磨砺成长推动下,海仪所从一个地方小所一跃成为可以叫板国家级院所的科研机构:
近十年该所承担24项国家“863”项目,承担1000万元以上大项目11项,3000万元以上3项。这一数据甚至让不少顶尖机构眼红。
而在横向上,从1998年的450万元,到2009年的一亿多元,每年40%的增长幅度无疑让他们傲视群雄。
地方科研院所,面朝大海,十年努力,最终“春暖花开”,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又拿了“第1名”:5年何以拿下15项“863”?
在你想象中,5年时间10名骨干支撑的创新团队能取得何种高效?
8月15日,山东省政府颁发通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创新团队”入选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而在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联合开展的“省属科研单位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该院2010、2011连续两年获得了第一名。
熟悉的人都知道,这个省级创新团队的荣誉到底意味着什么。作为对山东地域范围内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入选团队不超过10个,对获得“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称号的团队优先支持承担国家和省重大项目。
“主要看团队业绩”,作为团队负责人,王军成的话充满底气。五年间,这个几乎清一色年轻人的团队共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5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项,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2项,山东省重大项目2项,科研经费超过4亿元。
在山东省科学院和海仪所高层看来,主攻大项目,拿下大项目,做成大项目,这个年轻的创新团队有自己的“独门诀窍”。
与海仪所合作的数名外国专家在“863”项目“海洋焊接关键技术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的成功也使我国开发出适合200米水下海洋环境的焊接与切割材料、设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科研工作中,需要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带领团队完成科研项目的立项争取和在研项目的研发。这是海仪所的心得,自2003年起,海仪所长年聘用10名左右行业大专家参加该所科研,对该所崛起作用重大。
以外带内,以老带新,充分调动团队积极性,是另一法宝。搞活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奖励有贡献的研究室,对特殊贡献人员给予重奖,这些措施沿用十年。
如何深挖和培养现有人才?10年前,该所便实施了单位出资鼓励优秀科技人员攻读硕士、博士政策,先后有30多名取得学位。同时在经济很困难情况下,还出资为引进博士和专家购买商品房,成功引进了第一批高学历人才。
5连升的“秘诀”:你要给他最大自主权
无论在王军成眼中,还是在刘孟德看来,1978年出生的郑轶都“是一个才”。
何以见得?
2008年作为海仪所的新人,他“居然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将震惊业内的水声传感器做了出来。”要知道,这种用于水声探测的传感技术及信号处理系统即使某些国家级科研机构在短时间内也未必能搞定,而这成为郑轶一路被破格提拔的实力佐证之一。
“他2008年留所,被聘为副研究员;2009年成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2010年成为研究室主任;2011年便成为所长助理;今年成为副所长。”5年5连升,大家服气的是这位“机械电子设备专业硕士毕业,计算机软件专业博士毕业”的研究员“软硬”通吃,软件硬件都能搞定。
而在刘孟德眼中,这位“最年轻的研究员、最年轻的教授、最年轻的副所长”的干劲更让人尊重,“一到实验室,他能一坐做一白天,一坐做一晚上。每次海试,阳光紫外线的直射都让他脱层皮,但他说过什么?这才是科研人。”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年他曾经帮所里拿下一项4000万元的大项目,要知道这即使拿到全院层面上,也是凤毛麟角。
“就像老同志吧,经验足,但是杂事多,难以集中;年轻人成长快,只要给他平台,有意识的培养,他会很快的成长起来。”这句话代表了山东院海仪所的态度。
现任海仪所副所长杜立彬也是70后,之前曾长期在第二研究室工作,有领导看在眼中,“你要给他机会,否则的话就会埋没人才”;而适当的调动以后,他的潜力被激发出来,成就了一个又一个重量级项目,你要是不给年轻人机会的话,过几年他的冲劲就没有了。”
放手使用年轻人,海仪所有这个肚量。比如郑轶,作为领域内的顶尖人才,现在他的另一身份是课题组负责人、首席专家,所里甚至给予他部分的人事权。通过自己的人脉和活动能力,他竟引入了5个清华大学、中科大等国内顶尖大学的博士以及3个硕士。
“我就是要给你这个舞台,给你信任,给你上千万的投资,给你各方面的支持,就是认为你能成一番事业。”
对所里的年轻人,刘孟德一旦看准,绝对的支持。因为他明白,这是在投资海仪所的未来。
3个国家级平台:舞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实际上,不论是郑轶,还是杜立彬,拒绝外界诱惑,选择在海仪所扎根深耕,他们瞄准的可不是职称,也不是所谓“副所长”职位。
“除了科学院,你到哪儿找这样的平台?”在海仪所采访,这是似曾相识的一句话,也是博士们的共识。
1980年生人的周斌博士到所里刚满一年,海洋遥测遥感专业毕业的他看准了“在所里提供的很多好的平台上,可以把自己的所学发挥出来。”
他说的平台,也是山东省政府看重的仪表所的三个国家级的平台。这一点,王军成也颇为自豪,这是获得同行唯一三个国家级平台资质的认可——“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仪器装备国际合作基地”“国家海洋技术领域成果产业化基地”。
现在,有了三个国家级平台,郑轶、杜立彬、周斌等一批批人才聚在一块做事,拿下的国家级项目一个接一个,他们感到的不仅仅是责任和事业心,更重要的是,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前景广阔。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在海仪所,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舞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就像郑轶,在海仪所的大平台上,半年做出水声探测器,可能连他都没想到。
管理学中有“木桶理论”一说,也就是事业发展的高度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以老带新,通过战略专家来引领把握团队发展方向,海仪所建成“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的金字塔式人才梯队结构,并在学术带头人培养上给予持续的经费及项目支持,使更多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尤其是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科技人员尽快脱颖而出。
海
洋
学
院
官
方
微
信
华体育app官网登录的版权所有: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地址:中国青岛苗岭路37号
电话:0532-58628520
icp备案号:鲁icp备2020037682号